游客
题文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19年,齐宣王即位。他像其父辈那样广招天下贤士而尊宠之,大办稷下学宫。“开第康庄之衢”,修起“高门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号。勉其著书立说,展开学术争鸣,吸纳他们有关治国的建议和看法。宣王时,稷下的师生数量多达“数百千人”。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
——《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同治皇帝曾下旨认为设立京师同文馆“不过借西法以引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由此确立了京师同文馆的合法地位。1901年它并入了京师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最早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教育史》
(1)据材料一,概括从战国到汉代思想主流的变化。试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京师同文馆的办学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德的宗教改革学说不同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关键在于,路德认为灵魂获救完全是信徒个人的事,而中世纪的理论则认为灵魂获救需借助中介人或代祷者。
——李平晔《人的发现》
材料二 梁启超在引进、介绍近代资本主义价值、道德观念时,总是与国家紧紧连在一起,“欲使吾国之国权与他国之国权平等,必先使吾国中人人固有之权皆平等,必先使吾国民在我国所享有之权利相平等”。
——梁启超《新民说》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家普遍摆脱了民族主义情绪的纠葛,把国民性改造运动推向全新的“立人”阶段,如胡适说:“争你们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1)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大史实,分析该观点产生的背景。(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和胡适对人的关注分别摆脱了什么因素的束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有什么共同点?(6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18世纪,欧美国家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但是同一时期,我们中国依旧在传统社会踯躅徘徊。直到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民主革命才在欧美影响下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站起来后的中国人更是走出了另一条不一样的民主建设之路。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传统社会”实行的是什么类型政治制度?这对当时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武昌首义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如何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是如何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政治民主建设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材料二 后来……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材料三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贫瘠的中国西北部”指的是哪里?为什么具有“革命乐观情绪”的“千千万万青年人”会聚集到这里?(2分)
(2)材料二中的“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它“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3)材料三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剐、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话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暑、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材料三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2)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3)结合材料三,请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央集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中所示两幅图片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出现在什么朝代?
(2)结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的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