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芍陂 |
二战时期,为瓦解对方军心,交战各方都制作了许多带有心里攻势的海报。下图(《葬礼》)海报中,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着“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大地上狼狈溃逃。下列对该海报的叙述明显不正确的是( )
A.该海报很可能是由苏联方面制作的 |
B.该海报揭示了德国在战场上的重大失败 |
C.反法西斯国家军民的奋勇作战使海报内容成真 |
D.战时海报的宣传内容没有任何可信性 |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兵分三路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下列关于苏德战争的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战争初期苏联丧失了欧洲部分的大片领土 |
B.战争爆发后,英美等国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
C.德军的强大攻势使莫斯科城一度沦陷 |
D.苏德两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较量中发生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
1940年6月10日,罗斯福在弗吉尼亚大学演讲时愤怒地指责一个国家说:“1940年6月10日这一天,手持匕首的人从背后对他的邻居捅了一刀!”他指责的是( )
A.德国采用闪电战,进攻波兰 |
B.苏联趁火打劫,入侵波兰 |
C.日本全面侵华,发动“七七事变” |
D.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
1940年7月,德国展开对英国的闪电空袭。英王乔治六世带着妻子,冒着生命危险去视察被轰炸严重的城市。他还5次到国外巡视战场,体恤军情,鼓舞士气,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不下火线的国王”。从上述情景中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
①二战期间英国国王重掌行政权
②英国全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侵略者
③法西斯的侵略造成了无辜平民的大量伤亡
④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会后,某国外交官义愤填膺地说:“如果你们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这位外交官的祖国是()
A.波兰 | B.奥地利 | C.捷克斯洛伐克 | D.苏台德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