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导汤一介教授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正是西学的冲击,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属于主流地位的儒学,得到一个自身反思的机会,从而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西学对儒学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在
A.洋务运动时 | B.维新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
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 B.不受官府的干预 |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