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在1974年10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写道:“历史事实证明,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对此分析评论正确的是
A.对文革前17年教育的估计、总结基本符合史实 |
B.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17年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
C.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我国已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
D.观点正确,建国后的17年,中国的教育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占主导 |
《大众日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 |
C.淹池会上桌上放着一些竹简 |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 |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 B.六部职能的衰退 |
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D.宰相权力的反弹 |
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它)……而同样步入上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下列史料与这种“制度”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C.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
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 | 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 |
C.统一货币的制度 | D.西汉郡国并行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