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 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
|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1935年以后,中国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其原因是
①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中国人民开展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创造的机遇
③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币制改革”对生产的刺激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 B.支持革命事业 |
|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 D.实业救国 |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