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
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与商业发育较早,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与商业发展受阻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政治体制的制约 | B.官营企业的排挤、打击 |
C.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 D.重农抑商思想的盛行 |
北宋学者李靓著《常语》三卷,对孟子极力贬斥。他提出:孔子之道是君君臣臣,孟子之道是皆可以为君,因而造成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他从抛弃训诂发展到公然诋斥孟子,却为宋儒自称继承孔子传统之风开了端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北宋时期破旧立新的学风形成
②为适应社会需要学者提出新见解
③学者为陷入困境的儒学开拓了新路
④随着经济发展,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学创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工业革命”一词,它包含着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下列对“社会变革”理解准确的是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B.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 |
C.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 | D.重商主义被自由主义取代 |
《十二铜表法》之监护法第九条:属于(死者对他人)债务要求的财产,直接地(即不经任何法律手续地)按其遗产份额在共同继承人间分配之。这一规定说明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 B.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
C.罗马法包含私权法 | D.罗马法是体系最完善的法律 |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
A.实现社会和谐 | B.巩固统治者地位 |
C.强调民本思想 | D.促进儒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