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5月26日的《大公报》在头版刊登了有关教堂“礼拜”,豫盛瓷器公司大减价和吉林省公民日报社招聘北京天津访员的广告。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 |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的威胁 |
| C.社会、商业资讯的传播速度加快 | D.该报成为宣传新思想的革命阵地 |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A.小农经济 | B.佃农经济 | C.庄园经济 | D.商品经济 |
有研究显示,2001年全球有6万多家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建立独资与合资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几乎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产业领域和部门。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
| A.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 B.区域集团化趋势 |
| C.多极化趋势 | D.全球化趋势 |
小明同学计划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 A.日元 | B.欧元 |
| C.法郎 | D.马克 |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
| A.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 C.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
| D.形成了全面立体的开放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