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的是
| A.“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 B.“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
| C.“重租税以困辱之” | D.“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
【改编】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哪种场合上( )
|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 C.尼克松访华时 | D.中印会谈时 |
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情况出现的原因正确的是
| A.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
| B.全球各国都采用了完全一样的市场经济 |
| C.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
| D.经济区域集团化 |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
|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
|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
|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
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说:“我们在华侨中不组织共产党,已有的支部已经解散。……亚非会议要是邀请了我们,又还让蒋介石参加,我们就不好去了”。毛泽东对吴努的谈话表明新中国
| A.在外交上“另起炉灶”的决心 | B.遵循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
| C.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 | D.贯彻万隆会议的精神 |
《蒋介石日记》中写到:1938年2月6日,“《抵御外侮与民族复兴》一篇演讲词发表后,敌必对我恨之入骨髓。彼梦想我屈膝之意可以休乎?”由此可以看出
| A.日本全面侵华阶段蒋介石积极抗战的思想 |
| B.蒋介石对日本侵略者抱有幻想 |
| C.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 D.蒋介石以中国抗战和民族复兴的领袖自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