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在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象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采取了()
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 B.调节农业生产 |
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 D.降低生产用品价格 |
有一段时间,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以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以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是()
A.沙俄统治时期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
C.新经济政策时期 | D.斯大林体制时期 |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有
①“计划就是法令”②以市场引导经济③给集体农庄庄员一片自留地④让农民为工业化交纳“贡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下面是《大公报》的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礼仪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 B.20世纪初期 |
C.20世纪中期 | D.20世纪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