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
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 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下图是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示意图。在这次战役中,蒋介石给前方下达的命令是( )
A.“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
B.“对朱、毛与贺龙合股之企图,务必随时洞察其奸,在战略上要经常注意,加以防范” |
C.“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 |
D.“徐淮会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最大的关键,必须团结奋斗,期在必胜” |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
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
C.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 D.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