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
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海地地震有8名遇难中国公民,他们是执行维和任务的维和警察。中国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从1949—2008年,中国出现了三次建交高峰
B.中国成为主导国际关系发展方向的国家
C.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崛起
D.中国是多级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