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时期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 |
政府和公共机关 |
金融机关 |
其他国内法人 |
外国法人 |
个人 |
其他 |
| 1950 |
3.2 |
12.6 |
11 |
0 |
61.3 |
11.9 |
| 1960 |
0.2 |
23.1 |
17.8 |
1.1 |
46.3 |
11.5 |
| 1970 |
0.3 |
32.2 |
21.3 |
3.2 |
40.1 |
2.9 |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 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 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 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 B.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
| C.推行新经济体制 | D.实施“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 A.20世纪后期 | B.19世纪末期 | C.18世纪末期 | D.17世纪后期 |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
| B.统一的德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
|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
|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
[美]斯通普夫、菲泽在《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一书中指出:“他把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审视他自己的生活和其他雅典人的生活和思想上……他不留情面地在人们无序的行为之下追寻稳定恒常的道德秩序。”据此推断“他”应是
| A.普罗塔格拉 | B.泰勒斯 | C.苏格拉底 | D.伯里克利 |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
|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
|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
|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