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
|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地区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
| C.租占旅顺、大连 | D.修建满洲铁路 |
右图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暴行发生在
| A.旅顺 | B.大连 | C.花园口 | D.威海卫 |
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
①主张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④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世纪60年代时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 |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
| C.民族工业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性 |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
下列各项中,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长江流域出现的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 B.江南制造总局 |
| C.发昌机器厂 | D.继昌隆缫丝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