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
|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
|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
|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 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 C.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 D.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
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 A.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 | B.当时的客观事物 |
| C.各种历史教科书 | D.各种历史文物 |
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来华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的
| A.程朱理学 | B.阳明心学 |
| C.经世致用之学 | D.考据学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 C.朱熹 | D.陆九渊 |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仁” | B.“心外无物” |
| C.“理” | D.“格物致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