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的是( )
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
C.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蒋介石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 B.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
C.炮战背后暗藏着国共达成的共识 | D.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红旗取代了三色旗。74年后,这一幕又重演了一次。有所不同的是,带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旗徐徐下降,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冉冉升上克里姆林宫。这反映了俄国人民
A.对十月革命的彻底否定 | B.追求民主政治与民生幸福 |
C.对传统政治体制的认同 | D.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 |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了这样一段史料:“万一北平被陷,则战与和以及不战不和,与一面交涉一面反抗之国策须郑重考虑。对民众内部之态度,预备应战与决战之责任,愿由一身负之。”你认为此段史料所反映的史实有可能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因为
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 | 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 |
C.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 | D.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 |
“无偿没收地主、皇室、寺院、教会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实行土地平均分配,根据各地条件,按劳动定额或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我国土地政策与材料最相似的是
A.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打土豪、分田地” |
B.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
C.建国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D.改革开放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