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都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司成立,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此路原定六年完成,詹天佑却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詹天佑认为,“中国正在觉醒,已感到需要铁路。几乎在中国各地,现在都需要中国工程师,用本国的资金,修筑中国自己的铁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从詹天佑生活的社会环境、人格魅力等方面简要探究影响历史人物成才的因素或条件。(5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方面 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中国近代思想》
材料二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纲领的名称叫什么?其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但为什么不可能实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5)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四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创制”和秦朝以后的“变局”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中央机构有何重大的调整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体现的机构名称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在一篇论文《战争问题》中指出:“沙皇的这样大的一个帝国只有一个港口作为出海口,而且这个港口又是位于半年不能通航、半年容易遭到英国人进攻的海上,这种情况使沙皇感到不满和恼火,因此,他极力想实现他的先人的计划——开辟一条通向地中海的出路。”战争结束后,沙皇政府不得不承认:“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对莫斯科的贵族们发表下列声明:“人身握有的现行制度是不能维持不变的了。从上面开始来废除农奴制度,要比等待它自己从下面来开始自行废除好些。”
——潘克拉托伐《苏联近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必须立即进行改革”?
(3)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为什么说“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阅读下列材料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庆祝。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请回答:
⑴材料中,“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为什么会被处死?
⑵赫尔岑是俄国历史上一位怎样的人物?他的基本主张与十二月党人有何相同之处?
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十二月党人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月7日政府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仪式上,卢日科夫市长为了纪念亚历山大二世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说。
——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报道
材料二……‘休克疗法’,却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俄罗斯当代专家将它看成是继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和希特勒德国入侵俄罗斯之后,俄罗斯人经历的第四次重大灾难,几乎使俄罗斯面临灭顶之灾。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坛”《俄罗斯改革风云录》
⑴为什么俄罗斯政府在21世纪初要在红场竖立一百多年前亚历山大二世的塑像来纪念这位历史人物?
⑵20世纪末俄国为什么要实行“休克疗法”?“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⑶“休克疗法”和一百多年前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