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亚信峰会于2014年5月20日在上海举行,此次峰会主题为“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各国谋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写入本次峰会的上海宣言中。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安全的跨国性、综合性和联动性日益突出。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大文化消费。
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全会决议的依据。(10分)
简述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治“网络水军”专项行动,旨在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对此,A网友说:“微博降低了民众言论表达的门槛,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的微博我作主。”B网友说: “构建绿色、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是不够的,还需要……。”
请你运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中A网友的“我的微博我作主”的观点加以评析。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要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的依据。
2011年2月14日,“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揭晓。经过三个月的评选,《感动中国》活动组委会参考观众投票意见,综合评定出2010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是: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钱伟长,“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玉树铁汉”才哇,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180多名特困生的好人郭明义,冲入泥石流救出23条生命的军人王伟,扎根草原42年的上海医生王万青,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的平民王茂华和谭良才,三栖尖兵何祥美,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的“洗脚妹”刘丽,患绝症后仍拼命工作的警察孙炎明。特别奖授予了八位维和英烈、K165次列车乘务组和中国志愿者群体。
简要说明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