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三: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人民版教材
材料四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场改革划分等级的标准。各适应了那个阶级或阶层的政治需要?
(3)根据材料一、三,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内容中经济政策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材料四中对梭伦的不同评价主要围绕哪一问题?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评价?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人们应处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海国图志》问世后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几乎在同一时期,《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1)恩格斯所说的“巨人时代”是哪一时期?为什么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时步的变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为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主张?从这个角度分析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国图志》在国内所处境地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 。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与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缔结关税同盟条约。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下图反映了16—20世纪地球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有人说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最大平均速度每小时10英里 |
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蒸汽火车,平均每小时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每小时36英里 |
20世纪 50年代螺旋浆飞机,每小时3 0 0—4 0 0 英里 |
20世纪 60年代喷气式客机,每小时5 0 0—7 0 0 英里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体现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际贸易中确立该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国际贸易的角度阐述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的原因。
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政体有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用最无学识的人的观念就是以发现它们的性质。我假定了三个定义,或毋宁说是三个事实: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定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人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法]孟德斯鸠《论法精神》
材料三全国人大先后通过1988年的七届一次会议、1993年的八届一次会议和1999年的九届二次会议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三次修正。其中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中关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规定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进了宪法第五条。……在宪法第十一条中明确写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李正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与修改、修正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君主政体”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拿破仑在改造法国社会的实践中又是如何体现这种政体的?
(3)用一句话概括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业知识分析1993年和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耕织图》摹本图二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英国工业革命场景
提取材料中有关文明差异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说明。
近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已经制定完成的高考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中高考英语改革的部分细节,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大家谈沦的焦点更引申到此举对中国“英语热”的影响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泾浜泛指洋场和租界。上海租界设立后,原来在香港、澳门、广州以及南洋的洋行纷纷在上海开设分支机构,随之一些作为买办和职员的广东人也到了租界。他们用粗通的英语充当贸易中间人,于是在洋泾浜附近出现了一种语法不准,带有中国口音的英语,称为“洋泾浜英语(Yang King Pang Fnglish)”。
同时在上海其他籍贯的商人为了争取与外商直接打交道,纷纷学习英语。一些出版商也乘机赶印了一种以中文读音注音的英文速成手册,直接就叫《洋泾浜英语手册》。所以洋泾浜又特指用中文音译的英文。开始洋泾浜英语多以广东地方的发音为准,以后随着宁波商人的大量涌现,逐步以宁波方言发音来注音。
——《百度百科·洋泾浜英语》
材料二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尤其是美式英语,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特别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
——乔治·斯坦纳
材料三现在有“世界第一强势语言”之谓的英语,也饱受到其他语言的严重“污染”。2006年2月的《泰晤士报》曾发文评价“中式英语”( Chinglish)的影响,据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发布报告称,英语正在经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第100万个英文字将在这年夏天出现。而且,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雷颐《张氏困境与央视尴尬》
(1)材料一中洋泾浜英语多以广东地方的发音为准,逐步以宁波方言发音来注音,从经济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美式英语”为什么成为“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
(3)分析材料一中的“洋泾浜英语”到材料三中“中式英语”的变化有何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