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三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说明宋代和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
(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是如何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该书又对夏朝建立后的社会情况作了如下描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二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的。“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描述了哪一时期的哪一制度?
(2)“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反映了夏朝建立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民间重修“家谱”渊于西周哪一制度?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方面有何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
材料二 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美国打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
材料三 侵略与学习
甲午战争之前相对来讲两国之间算是比较平等的。但是甲午以后这种局面就改变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那么大的转折这跟两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经验教训不能够轻易忘掉不过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甲午以后这两个国家都输了。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甲午战争:中日双输的历史教训》
(1)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一中(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10分)
(3)根据材料三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结合20世纪上半期有关史实说明为什么日本也输了?有人说“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里程碑”。从现代化角度谈谈你的理解。(10分)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建立适应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才能结出政治文明的硕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美资产阶级颁布的法律文献
国家 |
时间 |
机构 |
法律文献 |
英国 |
1689年 |
议会 |
《权利法案》 |
美国 |
1776年 |
北美大陆会议 |
《独立宣言》 |
1787年 |
国会 |
1787年宪法 |
|
法国 |
1789 |
制宪会议 |
《人权宣言》 |
1875年 |
国民议会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材料二 谈起美国政治思想,人们首先想到它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部分,或者是西欧的(特别是英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的延伸。毫无疑问,美国的思想和文化深受欧洲传统的影响。但它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又孕育出独特的政治思想,孕育出一种美国人普遍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
——王缉思《美国政治思想》导读
材料三 孙中山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是不容置疑的,针对内忧外患、百病丛生、满目疮痍的现实,他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极富概括力的说法,如此准确,如此简明,这三个词几乎抓住了中国问题的内核,是他外察世界潮流,内顾中国实情,深思熟虑的结晶。
——傅国涌《孙中山,近代政治文明的一束曙光》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的(特别是英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的延伸”体现在美国哪些制度上?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的“社会转型”指的是什么?有没有解决当时的中国问题?为什么?(8分)
(3)结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认识民主政治? (10分)
阅读下列《全球通史》中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l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它们幸运地兼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和宗教动力。但是,这一扩张没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作后盾,这就说明了伊比利亚国家为什么不能有效地利用它们的新帝国。它们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需的航运业以及能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制成品的工业。诚然,有数十年工业的西班牙由于海外制造品市场的突然发展而受到促进,然而,约l560年前后,工业的发展停止了,随即开始了长期的衰落。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l839~l 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前后)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得以扩张及其在l6世纪后期走向衰落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政府对列强侵略的态度,并简要评析。(6分)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由女方提出离婚的比例逐渐上升。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初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 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初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l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请回答:
(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