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些不法商人对其进行简单的脱水、脱杂、脱臭处理后,提供给无良餐馆使用,假冒色拉油,严重伤害市民身体健康.小明学了密度后,想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色拉油和地沟油:他查得优质色拉油的密度在0.90g/cm3~0.93g/cm3之间,地沟油的密度在0.94g/cm3~0.96g/cm3之间.然后,他进行了如下实验鉴别: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左端的零刻线处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
B.取适量样品油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样品油的总质量m1,如图乙所示m1=g; |
C.然后将烧杯中部分样品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样品油的总质量m2=26.2g, 则量筒中样品油的质量为g; |
D.读出量筒中样品油的体积V=mL; |
E.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油的密度p= g/cm3;
F.根据测算出的密度,小明通过比对,该样品油 地沟油(选填“是”或“不是”).
氢气是有巨大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有人设想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作为开发氢能源的一种途径,并做了如下实验,让我们来考察实验结果,看这样做是否可行。
(1)实验表明在电压为220V、电流为2A的条件下,通电20min可以电解9g的水,求电解这些水所消耗的电能?
(2)已知氢气热值为2×108J/kg,若使电解9g水所产生的氢气完全燃烧,(注意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切记、切记)则氢气完全燃烧能产生多少热量?
(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分析,用这种电解水的方法开发氢能源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为了方便测量力臂,应将杠杆调至位置平衡。调节时若杠杆左端下沉,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
(2)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F、L数据,画出F和的图线如图乙(注意看清楚图乙两个坐标的含义),由图乙可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F与L成___比。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重力G的力臂是___m。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额定电压为6V的小灯泡电功率.已知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2Ω 1A”字样,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实验步骤如下:
(1)把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滑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2)A.按照电路图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此时电压表示数为4.2V,对应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B.调节滑片,当P移至ab中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
C.继续调节滑片,当P移至另一点时,灯泡偏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值分别为6.5V、0.52A,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电压表示数/V |
电流表示数/A |
亮度 |
功率/W |
1 |
4.2 |
偏暗 |
||
2 |
6.0 |
正常 |
||
3 |
6.5 |
0.52 |
偏亮 |
3.38 |
(3)请你填全上表空格中的数据,再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得到的结论是(写出两条即可):
;
。
小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上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
(2)实验结束后,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ρ水=1.0×103kg/m3,取g=10N/kg)
分析图像可知:
①曲线(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N,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kg/m3。
(3)爷爷鼓励小明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帮小明选择合适的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小明利用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他使用的器材有:两节干电池,阻值为5Ω(R1)、10Ω(R2)、20Ω(R3)的定值电阻、“15Ω lA”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只,导线若干。
(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2)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答出一条即可)。
(3)正确连接好电路后,小明首先将R1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R1两端的电压为1.5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①小明将用R2替换R1接入电路,接下来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②小明用R3替换R2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R3两端的电压始终无法达到1.5V。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各元件均完好。请你帮他找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③在不改变电路和器材的前提下,针对②中的问题,怎样改进该实验,请写出你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