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蜡的质量,先在天平左盘放石蜡块,右盘放合适的砝码,并通过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此时右盘中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蜡块的质量是_____g;测量蜡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乙所示,蜡块的体积是_____cm3;计算得到石蜡的密度是_____kg/m3。。
小明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
(1)根据上表可算出,W有= 焦,W总=焦.
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2)结合图乙你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不合理的原因是:
(3)小明纠正了错误继续进行实验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通过分析上表数据,你会发现 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4)另外一个同学也做了同样的实验,发现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和小明的不同,原因不可能是( )
A.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B.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
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 D.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小明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左或右)边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一种方案)
答:.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4)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大胆猜想与小心求证”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下图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在静止指向南北方向的小磁针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导线,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转动了.某同学看了实验后想到:小磁针转动肯定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是谁施加给它的呢?他认为有这几种可能:可能是风吹;可能是小磁针旁磁铁的吸引;可能是铁质物体接近小磁针;还可能是直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产生了磁场.
(1)该同学得出“小磁针转动肯定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的结论,其依据是:;
(2)铁质物体接近小磁针,小磁针会转动,这是因为:;
(3)为了验证是“直导线中通过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小磁针转动”这一事实,最简单的实验操作是:
(4)老师在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小磁针从直导线下方移到了直导线上方,闭合开关后,小磁针将.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举一例);
(3)若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图22中A 处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调(填“左”、“右”)到cm处,此时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与开始相比变(填“大”、“小”或“不变”);
(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眼睛应在什么位置朝着什么方向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答:
小明和小丽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材料与长度均相同的金属丝,已知甲电阻比较小,则两根金属丝中横截面积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
(2)实验中,小明和小丽发现乙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较快,这表明: ;
(3)小明提议利用该装置改做“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的实验,则他们应将其中一烧瓶中的煤油换成质量、温度均相等的水,并使甲、乙两烧瓶中金属丝的电阻;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实验发现水的温度上升得慢,表明的比热容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