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1911年德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英国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就是交托给他的政权;一种必然永远不会终止的统治权,并且他由于这种权力才在《圣经》中不仅被称为神父而且也被称为君王;……这个王国的职务不是交托给这个世界的统治者,而是交托给神父,以便使世俗的事务仍旧和神的事务有所不同:并且,特别是,这个职务是委托给祭司长、彼得的继承者和教皇、罗马教皇的;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君王都应当受他的支配,像受耶稣基督本人的支配一样。因为,那些关心人生次要目的的人们,必须服从他这个关心最高目的的人,并受他的命令指挥。
──〔意大利〕阿奎那(约1225年—1274年)著《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材料二: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1610年—1695年)《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力全部交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应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民主政体的界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这一社会行使全部的职能。
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在民主政治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地转付于人,以致对于事务他再也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是把天赋之权交付给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仍然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
实在说来,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荷兰)斯宾诺莎(1632年—1677年)著《神学政治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奎那的政治主张中王权与教权的关系。这与中国汉朝董仲舒的政治主张在内容和实质上有何相似之处。
(2)对比材料一,概括斯宾诺莎政治主张的特点。
(3)对比材料二、三,概括17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相同之处。17世纪东西方两种相似的思潮在西方引发了社会变革,而在中国却没有,试分析其原因。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世界不同地区文明冲突碰撞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公元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
————根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

材料二:早期的耶稣会传教士,特别是利玛窦神父,敏锐地看到中国人的数学知识虽然并不落后,却未能将其应用在诸如天文学这样的领域。不过,耶稣会传教士确实希望唤起中国人对欧洲科学的兴趣,并借此发展传教活动。
————瑞尔《寻找文化的契合点——论早期天主教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方式》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顾立雅《孔子中国之道》
材料四:嗟予小子无学,顽陋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谨模拟美国独立之义,约为数事,再拜顿首,献于我最敬最亲爱之皇汉人种四万万同胞前,以备采行焉如下:……
一、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
一、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一、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一、各人权利必要保护。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而各假以权,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一、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认,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人民应有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
材料五: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05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止2009年11月,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共计554所,分布在88个国家地区。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成为天安门地区的又一个标志。
————上述材料均摘自互联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莱布尼茨盛赞中国儒学的原因,并指出伏尔泰推崇中国考试制度的理由。
(3)材料四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不同文明的交融对我们有何启示?

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我国正在进行着第六次人口普查。这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
材料三: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毛泽东说:“……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五: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人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观念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3)根据材料五,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
(4)上述材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这样,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确立。它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法、德、也强调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一格局中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
(2)材料二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盟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会同美国不一致?
(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决定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