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西郊观桃花记                       [清]朱鹤龄
吾邑城隍偪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庵制古朴,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炙日。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又南则桃花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园中有墩,可以四眺。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张工画,颇能诗。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又南数十武,有庵,庵名独木。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其中。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庵而西,即太湖滨也。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相望也,丹轂接轸也,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废材,玩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
(摘自《愚庵诗文集》,有改动)
【注】 ①开士:对僧人的敬称。②温(fé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麻子。③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④玩:游赏。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南则桃花望      弥:满
B.里人种以桃易:改变
C.庵而西循:寻找
D.阅时谢雕:通“凋”,凋谢

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达作者对“盛衰往复”的感慨的一组是(3分)(  )
①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②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③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④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⑤恨无谢朓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⑥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走出西门大约一里左右是江枫庵,江枫庵南边一里左右是石里村,村里桃花遍野,绚丽夺目。
B.朴园的主人是能诗善画的张朴,徐县令与他相与甚欢,体现出徐县令的风流雅致。
C.建造独木庵的主要木料是从太湖漂来的一根巨木,所以取名为独木庵。此处的桃花最为好看。
D.此城经过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只有草木湖光没有改变,让人无限感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3分)
(2)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杀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贼将害允恭,其子以告,因遁去。内客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行及临江军,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三鼓,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允恭兵刃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八)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允恭以策干之干:求见
B、海贼子孙相袭袭:继承
C、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蹑:窥察
D、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据:占据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贼所获,将杀之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①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C、①以殿直掌广州市舶②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①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杨允恭能以方略剿贼的一组是()
①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②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
③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④择骁卒拏轻舟伺下江贼所止
⑤流血及袖,容色弥壮⑥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允恭是汉州绵竹人,出身于豪富之家,年轻时洒脱不拘,有侠气。乾德年间,宋朝军队平定蜀地,杨允恭年仅二十,就能凭借智谋成功地从贼人手中逃离。
B、姓叶的贼人聚集了五百多人在海上为寇。叶氏被杨允恭的水军斩杀之后,他的余党弃船逃跑,躲进山中,杨允恭伐木开路,把剩下的叶氏余党全部歼灭了。
C、杨允恭把三路转运的船只、兵卒和所运物品的数量都做了登记,让各个州选择小吏,把他们聚集起来,杨允恭根据数字交给他们任务,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D、杨允恭不但自己擅长剿灭贼寇,还教导他的兄弟允升、允元。王小波作乱的时候,允升和允元率领乡里的年轻人合力打败了李自荣,帮助朝廷的军队捉住了李自荣。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
(2)贼寇每遇风涛,则遁止洲岛间
(3)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日:“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
D.吾六十,善病善:很容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朋友之穷老   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B.①有假其威虐人者     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①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拜故旧之陇而酹之     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②于我乎养生送死
③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④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⑤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⑥于是远近士至吳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学。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
译文:
(2)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李日知,郑州荥阳人也。举进士。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囚终无生理。”答曰:“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
神龙初,为给事中。日知事母至孝。时母老,尝疾病,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寻加朝散大夫。其母未受命妇邑号而卒,将葬发引,吏人赍告身而至,日知于路上即时殒绝,久之乃苏。左右皆哀恸,莫能仰视。巡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使求其状,日知辞让不报。服阕,累迁黄门侍郎。
时安乐公主池馆新成,中宗亲往临幸,从官皆预宴赋诗。日知独存规诫,其末章曰:“所愿暂思居者逸,莫使时称作者劳。”论者多之。
景云元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御史大夫,知政事如故。明年,进拜侍中。先天元年,转刑部尚书,罢知政事。频乞骸骨,请致仕,许之。初,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妻惊曰:“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何为遽辞职也?”日知曰:“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及归田园,不事产业,但葺构池亭,多引后进,与之谈宴。开元三年卒。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正当,在理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这里是偏义复词,指孝顺母亲
C.论者多之:数量很多
D.家产屡空,子弟名宦未立:一无所有,经常贫穷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直挟泰山以超北海
B.卫州司马路敬潜将闻其孝悌之迹邻之厚,君之薄也
C.日知将有陈请,而不与妻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归家而使左右饰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8、下列几句话,全都表现李日知淡泊名利,追求田园生活的一组是()
①日知独存规诫②频乞骸骨,请致仕
③日知取急,调侍数日而鬓发变白④归家而使左右饰装,将出居别业
⑤但葺构池亭⑥多引后进,与之谈宴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19、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天授年间,在李日知担任司刑丞的时候,他执法宽缓平和,没有冤案。
B.李日知对母亲极为孝顺,曾因母亲生病,他侍奉不几天,两鬓的头发都变白了。
C.乐安公主的池馆建成之际,唐中宗亲自前去,除了李日知其他随从的官员都准备赴
宴写诗祝贺。
D.李日知归田园后,仍关心青年,多次提领后辈,为朝廷选拔人才。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免一死囚,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
②书生至此,已过本分。人情无厌,若恣其心,是无止足之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赵彦深,自云南阳宛人,彦深幼孤贫,事母甚孝。年十岁,曾候司徒崔光。光谓宾客曰:“古人观眸子以知人,此人当必远至。”性聪敏,善书计,安闲乐道,不杂交游,为雅论所归服。昧爽辄自扫门外,不使人见,率以为常。
初为尚书令司马子如贱客,供写书。神武在晋阳,索二史,子如举彦深。征补大丞相功曹参军,专掌机密,文翰多出其手,称为敏给。神武每谓司徒孙腾曰:“彦深小心恭慎,旷古绝伦。”
及神武崩秘丧事文襄虑河南有变仍自巡抚乃委彦深后事转大行台都官郎中。临发,握手泣曰:“以母弟相托,幸得此心。”既而内外宁静,彦深之力。及还发丧,深加褒美,乃披郡县簿为选,封安国县伯。从征颍川,时引水灌城,城雉将没,西魏将王思政犹欲死战。文襄令彦深单身入城告喻,即日降之,便手牵思政出城。
文宣嗣位,仍典机密,进爵为侯。天保初,累迁秘书监。以为忠谨,每郊庙,必令兼太仆卿,执御陪乘。转大司农。帝或巡幸,即辅赞太子,知后事。文宣玺书劳勉,征为侍中,仍掌机密。河清元年,进爵安乐公,累迁尚书左仆射、齐州大中正、监国史,迁尚书令,为特进,封宜阳王。武平二年拜司空,为祖珽所间,出为西兖州刺史。四年,征为司空,转司徒。丁母忧,寻起为本官。七年六月暴疾薨,时年七十。
彦深历事累朝,常参机近,温柔谨慎,喜怒不形于色。自皇建以还,礼遇稍重,每有引见,或升御榻,常呼官号而不名也。凡诸选举,先令铨定,提奖人物,皆行业为先,轻薄之徒,弗之齿也。孝昭既执朝权,群臣密多劝进,彦深独不致言。孝昭尝谓王晞云:“若言众心皆谓天下有归,何不见彦深有语?”晞以告,彦深不获已,陈请,其为时重如此。常逊言恭己,未尝以骄矜待物,所以或出或处,去而复还。
齐朝宰相,善始令终唯彦深一人。(《北齐书•赵彦深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候司徒崔光候,探望
B.乃披郡县薄为选披,拿来
C.城雉将没城雉,城墙
D.善始令终唯彦深一人令,好的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辄自扫门外。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B.①以母弟相托。②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①子如言于神武②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①晞以告,彦深不获己。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从侧面表现出赵彦深忠诚、恭谨的一组是()
①昧爽辄自扫门外,不使人见
②以母弟相托,幸得此心。
③即日降之,便手牵思政出城。
④每郊庙,必令兼太仆卿,执御陪乘
⑤每有引见,或升御榻,常呼官号而不名也。
⑥群臣密多劝进,彦深独不致言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彦深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天资聪慧,十岁就很受司徒崔光的赏识。
B.文襄帝攻打颍川时,赵深请缨与西魏大将王思政和谈,并最最终劝降成功。
C.文宣帝每次到郊外祭庙,赵深都骑马陪着,当文宣外出巡游时,也常让他辅佐太子。
D.赵侍奉高氏几代帝王,大多被委以重任,掌管国家机密,经常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
及神武崩秘丧事文襄虑河南有变仍自巡抚乃委彦深后事转大行台都官郎中。
13.将下面句中画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祖珽所间,出为西兖州刺史。
②提奖人物,皆行业为先,轻薄之徒,弗之齿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目:
杜瑛
杜瑛,字文玉,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
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今天子神圣,俊乂①辐辏,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或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年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天历中,追封魏郡公,谥文献。
[注] ①俊乂:才能出众的人。《元史》卷199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究其指趣指:旨意 B.明法正俗,育材兴化正:纠正
C.若控襄樊之师控:驾驭,节制D.俊乂辐辏辐辏:聚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愿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将焉用仕入二三里,得尤绝者家焉
D.其不苟取如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瑛对元世祖忽必烈指出的安国三件事,即“法”“兵”“食”,确实抓住了使天下由乱而治的关键。
B.杜瑛认为治国要抓根本,应建立法制,端正风俗,培养人才,广施教化,以来拯救千百年来的灾祸,而不能只抓一些细枝末节的名堂。
C.杜瑛精于用兵,建议忽必烈从背后猛击襄樊,而不是正面用兵,难怪忽必烈从内心佩服他,“谓可大用”。
D.杜瑛关心国计民生,对安邦定国提出了不少建议,表现了他的真知灼见;但他又向往文人隐居的生活,并向儿子立下遗嘱,死后在墓碑刻上“缑山杜处士”的碑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
(2)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