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段关于“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的评论,根据上下文,补写出横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议论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句不超过10个字。
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面对这种情景,无数人在发问, ① ?
对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痛一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想到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判例。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 ② ,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断定彭宇之责。当真相扑朔迷离的时候,局外人妄断是非都是轻率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被告真的撞倒老人却不肯承认,还要编造动听的助人为乐借口,是 ③ ;如果老人不是被被告撞倒却强诬被告,同样极不诚信,并且在媒体与网络的放大效应下,对社会的向善之,心造成极大伤害。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无题
(明)常论
惊晓梦数竿翠竹,报秋声一叶苍梧。迷茫远近山,浅谈高低树,香空悬泼墨新图。百首诗成酒一壶,人在东楼听雨。
⑴这首散曲,名为无题,实乃有题。请拟标题,并简述理由。
⑵作者是如何写雨的?略作说明。
⑶本散曲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说说本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秦淮杂诗
柳宗元王士禛
宦情羁思共凄凄,年来肠断秣陵【注】舟,
春半如秋意转迷。梦绕秦淮水上楼。
山城过雨百花尽,十日雨丝风片里,
榕叶满庭莺乱啼。浓春烟景似残秋。
【注】秣陵:今南京。
(1)试分析柳诗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两首诗都写到“春如秋”,对比分析两诗表情达意上的差别。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⑴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⑵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次盱眙县 (唐)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全诗紧扣“夕”来写,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联系全诗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罗敷歌
贺铸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①。目断书鸿②,平淡江山落照中。谁家水调③声声怨,黄叶西风。④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注:①丝桐:指美妙的音乐。②书鸿:传书的鸿雁。③水调:曲牌名。④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
(1)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秋风”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