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增加教育和医疗支出,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材料二 《人民日报》报道,要完善和巩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积极构建以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安全网”和“保障网”,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的“四送一落实”活动。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民生问题?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哪些职能?
统计资料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前居民储蓄在30万亿元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截止2012年5月18日,沪深两市共有有效账户1.376亿户。仅一周人民币结算总额达几万亿元。当前我国居民的个人投资主要有哪些方式?
如果你是一名投资者,你认为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一:2012年,我国各级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
材料二:2012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拒绝在大学生就业后对其进行“岗位培训”,甚至还设置障碍,拒绝聘用应届毕业生;有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期望值偏高,不愿意到艰苦岗位和基层去接受锻炼;一些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参加培训以提高素质和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只满足于低端就业。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不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也关系个人前途”。
(2)请结合材料,就如何解决2012年我国的就业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200元到40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该工厂一直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80后”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当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我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钱比白领多,但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当工人的。”
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招不到工人的原因。
材料一:中美两国研发经费支出的类型
注:①研究和发展(R&D)活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志。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代表着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②过去10年,我国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3%。2009年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7%,世界领先国家一般为3%左右。
材料二:广东某公司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将其中的10%用于基础研究,其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6%;该公司在全球各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 36个培训中心,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目前该公司是世界上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企业之一,入选了美国知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评选的全球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1)描述材料一蕴涵的经济信息。
(2)运用“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材料二中该公司的做法对其他公司经营和发展的启示。
H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有选择地兼并某些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目前,H企业已经在湖北、广东、贵州等地建立起控股公司,产品涉及家电、信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真正产生了“1+1>2”的效果。
根据材料,分析H企业实现“1+1>2”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