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5美分,糖每磅只值3美分,猪、牛肉每磅2.5美分。为此,罗斯福政府
A.减耕减产,减少农产品过剩 | B.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增加农场主的收益 |
C.出资收购农产品,将其分配给失业者 | D.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 |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失利 |
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改变 |
C.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其造成冲击 |
D.受英国殖民霸权的挑战 |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
从城市发展的特点来看,明清时期与唐宋时期相比的不同点是()
A.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的兴起 |
B.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繁荣 |
C.众多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繁荣 |
D.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 |
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上述商业繁荣的景象始于( )
A.春秋战国 | B.隋唐 | C.宋朝 | D.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