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着“苏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理解不准确的是

A.实施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 B.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因为工农矛盾激化而被迫中止 D.允许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

20世纪20年代,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在这里“退一步”是指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放弃社会主义原则
C.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放弃市场经济体制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B.战时共产上义超经济剥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满

1921年时,美国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对他说:“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此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应是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C.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1932年,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美国人 B.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实行宽松的移民政策
C.美苏关系的缓和 D.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