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探索经过了
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
C.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 D.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经短时间保温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35S和32P的放射性以及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 |
B.搅拌时间小于1分钟时,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高 |
C.在实验过程中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
D.若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下降,细胞外35S放射性会增高 |
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 ( )
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
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
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而直接控制性状
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
下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 酸链占1/4 |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 |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
B.导致③过程变化的根本原因一般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图中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
D.据图分析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影响人体内的代谢活动来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