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二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
【救治之路】
(1)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它们各指什么?
①自我疗伤:
②温药慢治:
③猛药重治:
【再次问诊】
(2)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针对这一发现,“名医”开出了什么良方?
【聚焦名医】
(3)以下是对中国展开救治行动的各位“名医”,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请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
【大道行思】
(4)尽管“名医”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但这些药方有着共同之处,请指出其中的一点。
(5)通过中国各“名医”开展的救治行动你有什么感想?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从而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近代屈辱是历史给我们的沉重感受。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撕裂的国土】
(1)图一中“A”、图二中“B”所示领土分别被哪国通过何条约而割占?
(2)图三中阴影部分的领土被哪国割占?该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烧毁的尊严】
(3)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由图四到图五,你会联想起中国遭遇的哪一劫难?
【侮辱的数字】
“四点五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就是对国人的有意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西门送客《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4)材料属于作者对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评述?据材料,说说这一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屈辱的感悟】
(5)近代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对此,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不同的学术流派,比如道家、墨家、法家等,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庄子属于哪个学派?墨子的主张是?
(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二中的相应人物填写在括号里。
以法治国——()民贵君轻——()
(4)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治理校园内随便乱扔垃圾的行为,请你分别站在法家、道家、儒家的立场上说一句话,表明你的立场。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
材料:公孙鞅变法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统一度量衡。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请从材料中找出这场变法中可以使秦国“富国”和“强兵”的措施。
(3)请从材料中找出这场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措施。
(4)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请回答:
(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谁?除他以外,你还能说出谁是春秋五霸中的一员?(请举出两例)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除了使用武力外,还积极展开政治和外交攻势,当时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外交策略,它们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