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制,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材料二:在危机不断恶化的危急形势下,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人的演说中说:"我向你们,也向我自己发誓:一定要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危机"指什么?"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外族入侵,民族危难,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硝烟过后,引人深思。请加入“抗日战争论坛”,思考下列问题。(共13分)
板块一:国共两党言论
(1)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
(2)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块二:重大事件回眸
抗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一览表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① |
九·一八事变 |
局部抗战开始 |
1936年12月12日 |
②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1937年7月7日 |
七·七事变 |
③ |
1937年9月 |
平型关大捷 |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
1937年12月~1938年1月 |
④ |
充分暴露出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
1938年春 |
⑤ |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
1940年8~12月 |
百团大战 |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
1945年4月 |
中共“七大” |
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
1945年9月2日 |
日本签署投降书 |
“二战”结束 |
请将表格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板块三:历史与现实
(1)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主要目的。
(2)靖国神社供奉有“二战”战犯的牌位,你如何认识日本国会议员的参拜行为?
中国近现代有识之士面临经济困境,积极探索,最终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共8分)
(1)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代表人物 |
背景 |
措施 |
意义 |
李鸿章 |
倡导“自强”、“求富”,开展洋务运动。 |
||
张謇 |
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投资设厂,严重损害中国利益。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面临着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的问题。 |
学习西方先进管理和经济发展经验,实行改革开放。 |
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
(2)依据上述表格,请选择一位你最为钦佩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进步思潮风起云涌,其精神内涵影响至今。(共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咏史诗》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
(2)《五月的辉煌》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中的“青史千秋”与“五月的精神”,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赞颂。你认为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需要后人继承与发扬?
下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B两处应填写A 、B
(2)宋元时期文化为什么灿烂繁荣?
(3)试概括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特征?
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
【盛世与繁华】
(1)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
【屈辱与反思】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2)"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
【团结与觉醒】
(3)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史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