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一)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二)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媵人持汤沃灌( ) ②援疑质理( ) ③幼颖异,能属文(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腰白玉之环
A.屠自后断其股 | B.以乐其志 |
C.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 D.才美不外见 |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以书赴告同学者无从致书以观 |
B.当余之从师也颢目送之 |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D.久而乃和去后乃至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甲乙两文都写了自己的一段人生经历,在从师求学的态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结合文意分析。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野鸭子。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妇不忍市之(卖) | B.似哀鸣,熟视之(仔细) |
C.频频颔之(点头) | D.频频颔之,似谢(道歉)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疑其受创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
B.于河边拾薪不戚戚于贫贱 |
C.且日产蛋甚多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
D.熟视之,乃鹜也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1)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2)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下列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C.余闻之/也久 |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下列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以为大有所益 |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安能辨我是雄雌 |
C.于舅家见之见往事耳 |
D.复到舅家问焉非复吴下阿蒙 |
翻译。(共4分,每小题2分)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①方仲永年幼时天资过人,具有非凡的作诗才能。
②
③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由此,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的字。
①去后乃至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尊君在不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文中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文末“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 ,这样做过分吗?为什么?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又见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及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duó):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下列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 |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若听茶声然 |
C.时闻风铎如闻泣幽咽 |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后遂无问津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一处。
及 今 年 春 中 与 无 际 偕 访 仲 和 于 此[甲]文作者苏轼与其父_______、其弟_______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文段末尾三句话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_______”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将【甲】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赏析其妙处。(3分)
赏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翻译下列句子。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