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下表。请回答问题。
|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
1 |
2 |
3 |
4 |
| 1% NaCl溶液/mL |
1 |
|
|
|
| 1% CuSO4溶液/mL |
|
1 |
|
|
| 1% Na2SO4溶液/mL |
|
|
1 |
|
| 蒸馏水/mL |
|
|
|
1 |
| pH 6.8缓冲液/mL |
1 |
1 |
1 |
1 |
| 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 各试管放入37 ℃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
||||
| 取出试管,加入1 %碘溶液0.1 mL |
||||
| 观察结果 |
无色 |
深蓝色 |
浅蓝色 |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______,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演替的基本类型。
简述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
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 环境条件 |
甲拟谷盗 |
乙拟谷盗 |
| 湿热 |
100 |
0 |
| 干热 |
10 |
90 |
| 湿温 |
86 |
14 |
| 干温 |
13 |
87 |
| 湿冷 |
31 |
69 |
| 干冷 |
0 |
100 |
(1)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________因素起重要作用。
生态群落A、B、C、D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一样,表8-2-3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 群落 |
种1 |
种2 |
种3 |
种4 |
种5 |
种6 |
种7 |
种8 |
| A |
92 |
4 |
0 |
0 |
1 |
1 |
1 |
1 |
| B |
0 |
25 |
20 |
20 |
20 |
5 |
0 |
0 |
| C |
0 |
2 |
3 |
5 |
40 |
50 |
0 |
0 |
| D |
0 |
65 |
20 |
10 |
3 |
2 |
0 |
0 |
问:(1)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在生态群落D中,各个生物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在 l ~5 号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 100ml 的井水与 0 . 05g蛋白胨作为培养液,把瓶口封闭后在高温下灭菌处理。冷却后,在 l 号瓶内放入草履虫, 2 号瓶内放入小球藻. 3 号瓶内放入某种细菌。结果 l 号、 2 号瓶内的草履虫与小球藻不能繁殖。 3 号瓶内的细菌个体数变化如 A 图所示。 4 号瓶内同时放入草履虫与细菌,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 B 图所示. 5 号瓶内同时放入等量的细菌和小球藻,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 C 图。以上实验是在 25℃ 、光照充足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各问题:
(l)三种生物单独培养,只有细菌能存活并生长,说明瓶内的培养液含有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请将A图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转换成生长速度变化曲线。
(2)由 A 图可知,瓶内细菌在第 3 天至第 6 天的生长特点是,原因是。
(3)由 B 图可知,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属于。
(4)根据 C 图,试分析细菌与小球藻两者个体数能得以不断增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