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创造”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
材料二 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摘自江泽民的讲话
材料三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2013年6月13日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重申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的立场,并首度提出“一个中国架构”,响应大陆“一个中国框架”的诉求。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邓小平对收回香港的“天才创造”是指什么?
⑵香港、澳门分别是何时回归祖国怀抱的? 它们的回归有何历史意义?
⑶据材料二指出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两大主要障碍。
⑷材料三中提到的“九二共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有人说:“台湾问题是一个国际性问题”,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驳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什么文学形式?作品内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该思想感情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四库全书》成书于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岳飞《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还有更荒谬的,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因为用小名称呼帝王,做惯了奴才的《四库全书》馆臣看到就感到别扭。
--《百家讲坛》历史频道
(2)材料二中,编撰《四库全书》时对古籍的篡改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什么政策?简要分析这一政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
你认为材料一中毛奇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
材料二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二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杜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

(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百度百科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7分)
材料二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认为列强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文明史纲》
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

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