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4年我国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说明上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
⑵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
⑶1958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出现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哪两场运动?
⑷出现上图所示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人是谁?
(2)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思想核心是什么?
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
( 3 ) 他还是大教育家,请你总结他在教育上的成就。
( 4 ) 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考察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战国时期,新兴地主为确立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1)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
(2)该事件起到什么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核心。
(2)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4)请列举出三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大家庭的民族情谊。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统一也有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结合相关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前身叫什么?
(2)我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3分)
阅读下列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回答:
(1)上述诗句出自于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
(2)这部作品是采用什么诗歌体裁创作的?
(3)阅读了上述诗句后,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