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并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 “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平民各自对商鞅变法持何种态度?清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不得照抄原文)?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战争与和平并不是同时来到人世间的。在人类社会之初,由于人类生存环境极为险恶,而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有限,只能过着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果实的生活。由于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人类社会历史最长的时期是和平时期,所以说,和平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缕曙光,和平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战争仅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
“据史学家统计,1816~1980年的165年里,没有发生国家战争的仅有35年。既无国家之间的战争,又无内战的世界和平一年也没有。我们要牢记伏契克的话:‘人们啊,我爱你们,可你们要警惕啊!”’
请回答:
生活在和平时期,你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
(2)写出这次会议发生的具体时间。
(3)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阅读下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人物是谁?
(2)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是什么?
(3)他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一位新任首相在1940年5月13日就职演说:“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是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抗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请回答:
(1)这位新任首相是谁?
(2)他讲话时,英国面临着什么形势?
(3)这篇演说表明了他什么样的态度和决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希特勒说过:“在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进军莱茵区,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微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材料二:希特勒又说:“英国是我们的敌人,和英国人冲突,将是生死存亡的战争。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物都是不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人物,在最近几年,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
材料三:一位德国将领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的供词说:“到1939年,我们当然有力量摧毁波兰一国,但无论在1938年还是1939年,实际上我们从来无力抗拒这些国家合力攻击。我们之所以没有被击败,那是因为,当我们进攻波兰时,在西部与德军22个师对峙的将近110个师的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之故。”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希特勒进军莱茵区意味着什么?他为什么紧张?
(2)材料二中所说的德国和英国的“冲突”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冲突?
(3)希特勒是怎样实施“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战略的?
(4)材料三中所言“英法军队完全没有动作”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