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国外专家和技师。政府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
材料二 在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材料三 据报道,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内容虽只有一万多字,却七十多次提到改革这个词。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哪些方面的内容?
(2)罗斯福面对“大萧条”现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请你指出他“试验”的中心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试验”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四,请谈谈深化改革与国家发展的认识。
材料阅读题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节选自鲁迅《故乡》
(1)为什么“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会遭人嗤笑?
(2)华盛顿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勇挑重担,“危难之处显身手”。他在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时,美国如刚出生的婴儿却与摩天巨人进行战斗。为什么说美国是“刚出生的婴儿”?使“刚出生的婴儿”战胜“摩天巨人”的关键一仗是什么?
(3)最终华盛顿功成身退,他的一段告别词让全国为之感动。由此请概括华盛顿一生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4)拿破仑的一生可以说戎马一生,历经40余胜战,但拿破仑对此却不以为然,只对一样东西情有独钟。这个东西是什么?为什么让英雄对它如此留恋?
(5)根据拿破仑和华盛顿的事迹,请你说说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材料四:
材料五: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材料一指的是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2)15至16世纪,这次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请写出英国在这个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列出他的两个代表作品。
(3)材料二节选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一部法律文献,它的名称是什么?从材料分析判断,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4)材料三出自哪一法律文献?材料中“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是针对什么制度提出来的?
(5)材料四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握着一块铭板,上面刻有日期:1776年7月4日。你认为刻在铭板上的文件名称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意义?
(6)材料五中“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是什么革命?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1)哪一历史事件为改革开放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2)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
(3)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了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中国历史》
材料三: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1981年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1996年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历史》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这次“握手”有何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
报刊——历史的记忆。《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速度......灵魂。”——l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l979年1月1日社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一五”计划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积极的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由此在全国展开了什么运动?(2分)
(3)材料三中“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要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