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在重庆市云阳县发现的一张孙中山先生亲笔签署的委任状,云阳籍历史名人程德全投机革命,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总长,而程德全原本是清政府的江苏巡抚。孙中山此举反映出 ( )
| A.清朝已覆灭 |
| B.封建势力已被彻底打倒 |
| C.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 |
| D.辛亥革命有明显的局限性 |
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
|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 |
|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 |
| 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
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基础都是儒学,都沿袭着孔孟的认识论和封建伦理道德观,所以说“合处同”,也就是说他们相同的主张是
| A.格物致知 |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 |
|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
下列对几位思想家的相关评述,错误的是
| A.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B.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
| C.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D.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这一言论反映出作者对儒、法思想的基本态度是
| A.尊儒抑法 | B.尊法抑儒 | C.儒法并用 | D.非儒即法 |
“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
|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 |
| 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
|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