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这位皇帝有可能是
A.秦始皇 | B.唐玄宗 | C.宋太祖 | D.明太祖 |
“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
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 B.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 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
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D.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
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察举制 | B.推恩令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