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
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 )
A.“八一宣言” |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
C.“国共合作宣言” | D.《论联合政府》 |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
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与“改变政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 )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 B.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 D.拥护清朝走向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