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 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 (4)烨然若神人 ____翻译句子。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节选,完成题。(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解释下面加线词的含义。(2分)
①不见曦月(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下面各组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
C.余孥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D.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
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
B.甲文末句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
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4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 )②沿溯( )
③良多趣味( )④绝巘多生怪柏(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丐之 |
B.不以疾也以我酌油知之 |
C.其间千二百里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D.睨之,久而不去。康肃笑而遣之。 |
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文中末尾引用“渔者歌”有什么目的?
阅读蒲松龄《狼.》两则故事,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忽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刀,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b),则死狼也。仰首(c),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鄂,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注释 蚤:通“早”; 昧爽:拂晓 ; 直:通“值”,价值)将“细审、遥望、近视”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
a. b. c.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顾野有麦场 (2)一狼洞其中
(3)有屠人,货肉归 (4)既走,又从之 翻译下列句子。
(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从
甲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
(1)项为之强 (2)方出神
(3)鞭数十下列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B.不觉呀/然惊恐 |
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 D.使之/冲烟而飞鸣 |
翻译下列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游万柳堂记
清 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①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qú)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②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juān)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别馆:别墅。②訾:zǐ,诽谤,诋毁,非议。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极土木之工(精妙) | B.亦无可称(称意) |
C.榜其堂曰“万柳之堂” (题名) | D.累其土以成山(堆积)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则不得久居其中则治臣之罪 |
B.因其洼以为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C.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安陵君其许寡人 |
D.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夫贤公卿勤劳王事 ,固将不暇于此。
②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作者在本文中借万柳堂的兴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