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②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
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孟子·尽心上》)
[注]①放:依据。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③孳孳:即“孜孜”。④ 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2分)
(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郦道元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时还戎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①黉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④嬖:宠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太傅掾为书侍御史引:推荐。
B.道元以属官免坐:因为犯罪。
C.蛮人阙讼其刻峻诣:到。
D.念常匿悦第:府第,住宅。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御史中尉李彪道元执法清刻夷
B.奸盗逃他境青出
C.以成良守文翁句读不知
D.常卧起孰君少长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元“执法清刻”的一组是
①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③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④(蛮人)请前刺史寇祖礼
⑤道元追讨,多有斩获⑥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把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4)
(2)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4)
(3)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节选)
曾巩
府君讳保雍,字粹之。景德二年举进士。授山阴主簿,有能名。提点刑狱皇甫选上其状,拜大理评事,监尉氏酒。逾年,知三泉,用故事,得假五品服专达。既至,叹曰:“吾常所欲为此,几可试也。”县以治闻。
李丞相迪镇永兴,扳府君自赞,遂通判其军府。李公去,寇莱公代之。诏易府君凤翔,莱公知其贤,因奏留之。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玺书奖之,迁殿中丞。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迁太常博士,换晋州。今上即位,屯田员外郎知汉州。夜中四卒叩府,告禁兵两营变。佐吏骇,辈入府,府君徐出,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至明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遂及同谋者九人弃之市。因奏言蜀戍兵久合,往往叛,可使臣去来番代之,行之至今。
擢拜都官,还朝,庄献太后面嘉。有冯异以化黄金太后,得奉职监鄂州税,知州欧阳颖事之曲恭。武昌置场中市民炭,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比漕发,乃直取载之,以为故。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当论,府君自荆南乘单船,六日夜入鄂,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同时,汉阳俚民贩茶,得知军骆与京诬民忤巡检,应首死者二十人,随百余人,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二十人者得不死,随者皆贳。
汉阳距江为城,潦至堤辄毁,岁调薪石,发民完之,工四千人,两县以病,府君身自护作,省工费半,堤完至今。迁祠部郎中,满岁,更两浙转运使,行部至婺,刺得其守罪,留治之。未既,疾作,遂不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莱公知其贤,因奏留之雅:向来
B.迁太常博士,换晋州寻:不久
C.至明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鞫:审讯
D.有冯异以化黄金太后干:触犯

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屯田员外郎知汉州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可使臣去来番代之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庄献太后面嘉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D.随百余人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下列句子中,属于张府君“辩诬”的一组是()
①钱思公惟演、李三司士衡荐任佐益州,避亲嫌不拜
②事有利害,未尝不争,听乃止
③至明鞫得,乃实四卒与伍中谋
④常时吏先署入抄文为足,而实尚留民家不入
⑤自荆南乘单船,直之,笞守吏数人而已
⑥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械四卒掠之,趋作诬状,徇两营以安之。(4分)
(2)颖暴,又欲资异谋,使按之,坐盗死者十八人。
(3)与京暴甚颖,人莫敢相曲直,府君亲往虑之,遂明其诬。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 分)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文中所称的“骚与史”是指哪两部著作?
这段文字批驳了“不学无识者流”的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祥事亲孝,亲亡哀毁,泣尽继以血,庐墓终身。事闻于朝,褒封至孝公,赐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
大异从胡宏受《春秋》大义。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授衡阳主簿,有惠政。调龙泉尉,摄邑令。适岁饥,提刑司遣吏和籴①米二万石于邑,米价顿增,民乏食。大异即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民甚德之。提刑赵与筹大怒,捃其罪弗得,坐以方命,移安远尉。
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大异以一仆负告身②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以赏迁吉州户曹,改广西经干,复以弭盗赏,除四川制置司参议官。北兵入成都,大异从制置使丁黼巷战,兵败,身被数创死,阖门皆遇难。诘旦,其部曲窃往瘗之,大异复苏,负以逃,获免。进朝奉郎,宰石门县,就除通判溧阳,摄州事,皆有惠政。去官之日,老弱攀号留之,大异易服潜去。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召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命予节兼庾事,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庾事。
时常平司逋负山积,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异与之约,悉纵遣之,负者如期毕输,吏无所容其奸。改提点广西刑狱兼漕、庾二司,所至奸吏屏息,寇盗绝迹。凡可以为民兴利除害者,必奏行之。广海幅员数千里,道不拾遗,报政为最。未六十即丐致仕,不允,章四上,除秘阁修撰、太中大夫,提举崇禧观、醴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年八十二卒。
(选自《宋史•杨大异传》)
【注】①和籴:古时官府出钱购买民粮以供军用。②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龙泉尉,邑令摄:代理
B.其罪弗得捃:搜集
C.大异往治之檄:征召
D.负者如期毕输:运送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大异“惠政”的一组是
①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
②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
③身被数创死,阖门皆遇难
④老弱攀号留之,大异易服潜去
⑤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
⑥广海幅员数千里,道不拾遗,报政为最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大异的十世祖杨祥奉事父母非常孝顺,父母去世后悲痛欲绝,并一直住在墓旁修筑的小屋里,孝行受到朝廷褒扬和赏赐。
B.蒙古兵攻入成都的时候,身为四川制置司参议官的杨大异坚守节操,英勇抗敌,因为部下的救助才得以死里逃生。
C.杨大异因政绩卓著多次得到升迁,也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官,但他不以为意,正道直行,赢得百姓的爱戴和皇帝的肯定。
D.杨大异曾在不同的地方和部门任职,凡是可以为老百姓兴利除害的事,必定奏请朝廷去做,退休后还受到朝廷的任命和封赏。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
(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
(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长公传
钱谦益
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盈寸。倜傥雄俊,异凡儿。年十四,为诸生。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而罢。
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
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疏屡上,不见省。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一无所附,每有封驳,恒两非之。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矫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
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
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奸利,禽治之不可得。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冤民如墙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用以谢乡人,并以而父也。”卒自刮磨为善士。
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自请往剿。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首服者接踵。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曰:“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公死乎?”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暇,进诸生而教诫之。贤者降阶执手,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申夏楚。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母也。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
[注]夏jiǎ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不而罢怿:喜悦
B.一无所附离:违背
C.并以而父也    谢:谢罪
D.以慰藉   重:加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倜傥雄俊,异凡儿青取之于蓝而青
B.冤民如墙立去今之墓葬焉
C.不类者嚼齿唾骂,申夏楚又重之修能
D.今日敢不公死乎不足外人道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与教场的材官比赛射箭,他九发连中。
B.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后来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惟独推重他。
C.梅长公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
D.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
(2)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
(3)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