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图1 2008—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及老龄化比例
注: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
表2 中国老龄人口医疗费用支出和部分服务需求情况
年份 |
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比重(%) |
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万) |
2008年 |
0.76 |
1370 |
2010年 |
1.11 |
1530 |
2020年 |
7.0 |
2100 |
材料二 国务院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展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服务项目,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要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的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再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的重要性。
(3)结合材料二,说明解决“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如何履行其职能。
告别了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格: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变化情况表
![]() 年份 |
产业结构调整 |
需求结构调整 |
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 |
||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消费对GDP的贡献率 |
投资对GDP的贡献率 |
||
2013年 |
43.9% |
46.1% |
50% |
54.4% |
3.7% |
2014年 |
42.6% |
48.2% |
54.4% |
48.5% |
4.8% |
材料二:在谈及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国家总理李克强多次提到要大力开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这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1)揭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材料二:2015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 “养儿防老”的观念。
(2)有人认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有所养”应该是政府的责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
材料二:《农村经济绿皮书》指出,中国扩大消费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但目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提高农民消费预期。
(1)试概括图表中的信息,并揭示图表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如何挖掘农村消费的潜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人们渴望真情。大众传媒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传递社会正能量。
《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这栏目以央视官网为基础,聚合部委、明星、专家、志愿者以及全媒体等寻人力量,旨在发挥国家力量,搭建全方位的权威“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
人世间的许多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恩情、师生情……无不弥足珍贵。这些情感,像春雨,如甘露,浇灌着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的人生。失去这些情感,我们的心田便不再丰润,我们的人生便不再完美。重拾回这些情感,我们便会有如获至宝、重见晴天之感。《等着我》节目的播出,让观众重拾那份感动。一段段深沉的情感,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段段不敢回首的心路历程,无不让观众们感动的热泪盈眶。《等着我》如同一缕清风令人倍感温馨,在观众中集聚了良好的美誉度,始终保持着高收视率和高度关注。
(1)在全媒体时代,《等着我》栏目的推出必然会带给更多观众以泪水和感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有关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等着我》栏目始终保持着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的原因。
(3)在泛娱乐化倾向日趋严重的综艺荧屏,《等着我》来的正当其时。请就全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如何“让观众的心不再等待”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战略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材料二: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我国制造业约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的份额,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质量水平还不够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等因素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长期粗放发展之后,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困难,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性,并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增强制造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