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所选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5Ω,R2 =l0Ω,R3= 20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5Ω 1A”。
(l)请在图甲中的虚线框内画出滑动变阻器的电路符号,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后,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将R1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记下I 1。
②用R2替换R1接入电路,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R3替换R2接人电路,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也大于1.5V,实验无法进行下去。请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实验继续进行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6-3-7所示是小明探究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当开关S闭合时,要使灯泡变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哪一端移动?
图6-3-7
连接图3-2中的电路,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
某同学在用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0~3 V、0~15 V)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时,记录的是5 V。他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实际电压应是多少?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2)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3)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个屏,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在学习演奏二胡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讨论,他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右表所列的四种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二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处所缺数据是。
编号 |
材料 |
规格 |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
A |
尼龙 |
55 |
1 |
B |
尼龙 |
55 |
0.5 |
C |
尼龙 |
80 |
1 |
D |
镍合金 |
① |
0.5 |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另外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