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黄鹤楼》一文(共13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州城西南隅 ( ) (2)上倚河汉 ( )
(3)四闼霞敞 ( ) (4)坐窥井邑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吴黄武二年,(孙权)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可见黄鹤楼原是一座军事哨所。如用此记载替换原文中的划线句,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本文语言优美而极具感染力,试赏析“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②独扶病饯③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④质何敢望⑤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⑥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 范仲淹谥号范文正 , 范仲淹(989年—1052年)【男】(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木渎)人。
②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③饯: 饯行,送别。 饯行④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⑤望:奢望。⑥厚:丰厚。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闻者为之缩颈
A.闻者为之/缩颈 | B.闻者/为之缩颈 | C.闻/者为之缩颈 | D.闻者为/之缩颈 |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朝廷方治朋党 ( ) ②顾质何敢望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曰:“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谓己是,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奈何公亦颠倒若是?
② 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下见小潭日光下彻 |
B.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 |
C.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 |
D.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 |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称赞《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写景最妙,试作简要的分析。
甲文中,作者起初是“心乐之”,心情非常愉快,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不可久居”,矛盾吗,为什么?
甲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期间,分别表达了柳宗元和苏轼怎样复杂的心情?
石蜡大义灭亲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①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蜡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昣②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蜡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③于卫 。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蜡使其宰孺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蜡,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注释】嬖(bì)人: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宠妾。②昣(zhěn):克制。③涖(lì):前来。下列句中的“以”与“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杀之以应陈涉 | B.策之不以其道 | C.祭以尉首 | D.庄姜以为己子 |
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州吁,是庄公的妻子庄姜所生,最受庄公喜爱,残忍暴戾,喜欢谈兵动武。 |
B.石蜡的劝谏入情入理,他分析了由“宠”导致灭亡的必然性,可惜卫庄公没有听进去。 |
C.桓公,庄姜的养子,被州吁杀害,后来卫人派右宰丑将州吁杀死。 |
D.俗话说:“虎毒不食子。”然而卫国大夫石蜡为杀死弑君自立的州吁,却不得已杀死了追随州吁的亲生儿子石厚。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去顺效逆去:②所以速祸也速:
③厚从州吁如陈如:④恶州吁而厚与焉与: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昣者,鲜矣。
②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 。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①,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烹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②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③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佯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注释】①豪:豪杰。②高后:即吕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 ③唼(shà):同“歃”。饮。古人盟会时,喝牲畜的血或在嘴唇上涂抹牲畜的血,表示诚意。下列句中的“之”与“及汉王之还击项籍”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陵无以应之 | B.齐之习辞者也 | C.心之所向 | D.吾欲辱之 |
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陵少文直言,结果得罪了吕后;他任气刚直,所以不满于陈平和周勃的作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了他政治斗争上的失败。 |
B.王陵少文直言,结果得罪了吕后;他居功自傲,不满于陈平和周勃的作为,导致了他政治斗争上的失败。 |
C.吕后将王陵的官职升为太傅,但王陵很不满,所以他最后称病辞职,一直到死都没上过朝。 |
D.“刑白马而盟”时,王陵曾亲临现场,所以他能理解刘邦的苦心,故能为此犯颜谏上。而陈平和周勃则从长远考虑问题,认为没必要犯颜直谏。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愿为老妾语陵语:②陵卒从汉王定天下卒:
③罢朝,陵让平、勃曰让:④太后不说说:翻译下列句子。
(1)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
(2)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