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提出了甲、乙两个探究方案如下:
(每套培养皿中放等量来自同一木头的锯木屑,且保持湿润.)
| 方案 |
分组 |
培养皿 |
锯木屑 |
是否灭菌处理 |
是否接种细菌 |
培养环境 |
| 方案甲 |
A组 |
一套 |
5克 |
灭菌 |
不接种 |
无菌条件 |
| B组 |
一套 |
5克 |
不灭菌 |
不接种 |
自然环境 |
|
| 方案乙 |
A组 |
一套 |
5克 |
灭菌 |
不接种 |
无菌条件 |
| B组 |
一套 |
5克 |
灭菌 |
接种 |
无菌条件 |
请分析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你认为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简述理由: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手指上会粘上许多细菌。假设:常洗手可以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甲乙两个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盛有灭菌肉汁蛋白质固体平面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进行了细菌培养实验。如下图所示,请评价他们的实验方案。
(1)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合理,理由是 。
(2)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 。
(3)放在28 ℃环境中培养是因为 。无菌操作是为了 。
(4)按手印相当于细菌培养实验中过程。
(5)细菌菌落形态特点是:(写一项即可)。
为了研究某种植物种子的储存条件,研究人员做了下列实验并得到相应的数据,请分析回答问题:
| 实验 |
操作方法 |
储存时间(年) |
种子发芽率(%) |
| 实验一 |
①1000克含水9%的种子在30℃环境下保存 |
1 |
12 |
| ②1000克含水9%的种子在10℃环境下保存 |
5 |
75 |
|
| 实验二 |
③1000克鲜种子用无水的干燥剂吸湿密封保存 |
5 |
80 |
| ④1000克鲜种子普通密封保存 |
1 |
10 |
(1)根据实验一可知,保存种子的有效措是;
(2)根据实验二可知,保存种子的有效措是;
(3)实验一中①和②是一组实验,该对照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如图所示,把一棵银边天竺葵(它的叶子边缘呈白色,其它部分呈绿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的两块黑纸片在A处从正反两面遮住,然后将整个植物体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之后把该叶片摘下,去掉叶绿素,加碘液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处在滴加碘液后颜色变成色,原因是
(2)A处在滴加碘液后的现象是,原因是A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
A与B进行对照说明了。
(3)C处(叶片边缘)没有变蓝,说明。
某组同学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发现家蚕很喜欢吃桑树叶,家蚕喜欢吃桑树叶是不是家蚕的先天性行为呢?针对这一问题他们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们在制定实验方案时的假设和争论的几个问题,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你的建议。
1.该组同学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用蚕的选取:
A.使用已经孵化的家蚕进行实验
B.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化的蚕进行实验
你的建议是选择________方案,原因。
3.实验用蚕的数量:
A.每组三只 B.每组十只
你的建议是选择________方案,原因。
4.树叶的选择
A.选用桑树叶和杨树叶 B.只用桑树叶就可以
你的建议是选择_______方案,原因。
请你根据下列学生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将同一种树的树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中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潮湿。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请你分析:
(1)这个方案的实验组是__________,对照组是__________。变量是__________。
(2)试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滴加蒸馏水让树叶保持湿润?
(3)如果甲、乙两组所用的树叶种类不同,行不行?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