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某小组同学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如下图所示),请分析作答:
 
 (1)在科学探究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甲和丙提出问题后,        同学作出了假设。
 (2)丁同学提出了实验的初步设想,经过讨论和交流,这个小组完善了实验方案(如下表),请你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 实验步骤 试管编号  | 
   ① 加入材料  | 
   ② 滴加试剂  | 
     现象  | 
   ③ 加入材料  | 
   ④ 处理  | 
     现象  | 
  
| A | 
   米汤2ml | 
   碘液2滴 | 
   变蓝色 | 
   清水2ml | 
   37℃水浴中恒温 15分钟 | 
   ⑤ | 
  
| B | 
   米汤2ml | 
   碘液2滴 | 
   变蓝色 | 
   唾液2ml | 
   ⑥ | 
  
现象⑤是                     ;现象是                      。(3)步骤②后两支试管都变蓝色,这证实了:米汤中含有         。
 (4)经过对⑤、⑥现象的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            。
 (5)人体发烧时由于温度升高,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性           ,影响了食物的消化,所以食欲降低。
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 组别 | 
   A | 
   B | 
   C | 
  
| 处理 | 
   干燥环境 | 
   潮湿环境 | 
   潮湿环境 | 
  
| 方法 |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里 |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的环境里 |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的环境里 | 
  
|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 
   不发霉 | 
   发霉 | 
   不发霉 | 
  
分析实验,回答: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 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 ;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和  。
  (3)通过小明的实验,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1)下面是一组同学的实验记录(时间:min):
| 环境 | 
   时间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明亮处鼠妇数量 | 
   10 | 
   7 | 
   4 | 
   1 | 
   1 | 
   0 | 
   0 | 
   0 | 
   0 | 
  
| 阴暗处鼠妇数量 | 
   0 | 
   3 | 
   6 | 
   9 | 
   9 | 
   10 | 
   10 | 
   10 | 
   10 | 
  
①本实验的现象是:明亮处________只鼠妇,阴暗处________只鼠妇。
 ②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得到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什么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你是怎样处理鼠妇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 装置 | 
   种子数 | 
   空气 | 
   水 | 
   温度 | 
   实验结果 | 
  
| A | 
   30 | 
   充足 | 
   适量 | 
   2℃ | 
   0粒萌发 | 
  
| B | 
   30 | 
   充足 | 
   适量 | 
   20℃ | 
   28粒萌发 |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2)请为该小组作出相应的假设 。
  (3)在这一实验中,变量是 。
  (4)该实验中,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 作用。
  (5)该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 。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实验现象 |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 10分钟 |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 | 
   37℃ 10分钟 |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 10分钟 | 
   |
| 4 | 
   碎屑 | 
   ___________2滴碘液 | 
   0℃ 10分钟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实验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碘液遇淀粉变蓝),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2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试管 ;2号试管 。
  (2)上图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 的温水中,效果最好。
  (3)该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对 有消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