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实验现象
1
碎屑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37℃ 10分钟
 
2
碎屑
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
37℃ 10分钟
 
3
小块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37℃ 10分钟
 
4
碎屑
___________2滴碘液
0℃ 10分钟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实验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豆芽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易牙遗意》记载:“将绿豆冷水浸两宿……预扫地洁净,以水洒湿,铺纸一层,置豆于纸上,以盆盖之。一日两次洒水,候芽长。”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上述记载判断种子的萌发可能与水、光照等环境条件有关,于是选取 300 粒饱满的绿豆种子,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进行探究。

请分析作答:

1)若探究“水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__两组作为对照。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组种子未萌发,请你改变乙组条件让绿豆种子萌发。____________

2)几天后,同学们观察到甲组和丙组的种子大多数都萌发了,并统计得出两组的发芽率相近,由此判断绿豆种子萌发与____________无关。少量种子未萌发的自身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3)每组实验用 100 粒绿豆种子,而不用 5 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除以上因素外,你还可以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对绿豆种子的萌发有影响?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生态瓶的制作与探究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太空水族箱”也随之“入住”中国空间站,激发了同学们制作生态瓶的兴趣,于是他们开展了以下实践和探究活动。

制作与分析:

(1)小青组选择玻璃瓶、金鱼藻、6条小鱼、塘泥等制作了水生生态瓶(如下图),其中金鱼藻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______和部分有机物;小鱼扮演的角色是______,其呼吸作用产生的水和______可作为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评价与改进:

(2)请根据评价标准对小青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

①容器无色透明;

②生态瓶内成分齐全;

③动物与植物间大小及数量的比例适当;

④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

……

优点:______

建议:______


实验与探究: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生态瓶中生物的影响,同学们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水温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下图为小芸组的实验结果。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探究二】水温对小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4)下表是小华组的实验结果。

该实验中,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受以上两组同学实验的启发,小青组计划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如______对生态瓶中小鱼的影响。求真永无止境,探究仍将继续……

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为实现在月球基地“种菜”,科学家做了大量探索和实验。

实验一:科研团队利用月壤进行植物栽培实验

Ⅰ.材料、装置:不同批次的真实月壤A、B、C,模拟月壤(模拟真实月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火山灰);底面积仅为 1cm2 的圆柱容器(如右图)。

Ⅱ.过程、结果:将等量的拟南芥种子分别播种在真实月壤A、B、C和模拟月壤中。通过测量叶尖最宽展距,了解拟南芥生长状况。每组实验重复4次。

(1)由于真实月壤样本数量少,实验中节约用量的做法是______。

(2)绘制曲线应采用每组数据的________,目的是减小误差。

(3)研究发现,各组拟南芥种子萌发率都是 100% ,且幼苗初始阶段生长状况相近。一段时间后,真实月壤中拟南芥的生长状况较差(如下图),据图分析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

真实月壤中可种出植物,但生长不良,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足。由于真实月壤稀缺,科研团队尝试用模拟月壤进行改良实验。

实验二:科研团队利用固氮蓝藻开展模拟月壤氮含量的改良实验

Ⅰ.过程:称取适量的模拟月壤于三角瓶中,加入无氮培养基,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固氮蓝藻A和B,并设置对照组,置于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重复3次。

Ⅱ.结果:测定为期50天的各组模拟月壤中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如下图)。

(4)对照组应设置为________。

(5)分析曲线,得出结论:______。

(6)运用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探究的是:________。

钓鱼爱好者之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日有三迁,早晚要钓边”。难道小鱼一日三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吗?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小鱼分布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器具:体长2—3cm的小鱼、光照强度测试仪、LED冷光灯、长100cm的亚克力水槽(用三块可移动的隔板将水槽分隔成4个相等的区段,将LED冷光灯固定在水槽的一侧,如图一所示)。

方法步骤:

①将亚克力水槽置于独立的黑暗环境中,打开LED冷光灯,用光照强度测试仪测出水槽不同区段的光照强度,测得的数据如表一所示。

②将60条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小鱼倒入水槽的四个区段中,每个区段15条。

③将隔板提高并固定,便于小鱼自由通过。

3分钟后,同时放下隔板,对水槽各区段小鱼进行计数。

⑤多次重复上述步骤②④,记录数据并算出平均值,生成柱状图(图二)。

1)在分类上,鱼属于________(填“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小鱼在水中生活,用________呼吸。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步骤⑤中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4)从步骤①中的表格数据可得出:距离光源的位置越远,光照强度________

5)结合图二分析,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劳动实践基地种植了玉米,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图一为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图二为玉米植株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字母或序号,________填文字)。

1)播种前松土,其目的是为玉米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________

2)图一中的②将来发育成玉米植株的________。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是由图二中的[ ]________提供动力,运输到茎、叶等器官。

3)玉米果实有“甜”和“糯”口感之分,主要与图二中的[ ]________制造的有机物有关,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片的________细胞中。

4)玉米果皮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将黄粒玉米植株的花粉授到白粒玉米植株的柱头上,结出玉米的果皮颜色是________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