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一个生物科技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通过对一个稻田生态系统的观察,发现稻田里主要的生物有:水稻、昆虫、青蛙、捕虫的小鸟等。他们绘制出了该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所含食物链有条。
 (2)此生态系统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3)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其产物是。
 (4)在水稻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重复测3次,取3次的作为测定结果。
 (5)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通常水稻的产量较高,请你分析原因:。
如图所示,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把盆栽的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其目的是( ) 。
 (2)用黑纸遮光,目的是使遮光部分不进行( ),起到( )作用。
 (3)将叶片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 )色变成( )色。
 (4)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 )色,原因它是进行了( ),产生了( ); 
 (5)这个实验所要探究的变量是( )。
 (6)该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某学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探究小白鼠长期摄入含三聚氰胺的奶粉会患泌尿系统结石”的实验。他们准备了两组状态相似的小白鼠,一组长期饲喂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另一组饲喂没有添加三聚氰胺的同种、等量奶粉。一个阶段后,一组小白鼠出现泌尿系统结石相关病症,另一组小白鼠正常。
 (1)你的问题是:。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准备了两组状态相似的小白鼠,一组长期饲喂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另一组饲喂没有添加三聚氰胺的同种、等量奶粉。
 该实验的结论是。
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温升高的方法来测定。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l℃需要吸收4.2焦(能量单位)的热能。某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从平衡膳食角度考虑,这四种食物中,我们应该以食用为主。
 (2)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三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3)食物中能够燃烧的物质是,燃烧后留下的灰烬是 。
 (4)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应该设置。
 (5)实验中,①应该为克,因为 。
(8分)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2)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两组作对照。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必要(填“有”或“不”)
小杨是个爱动脑、爱动手的学生,课外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他学习完"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后,知道了种植马铃薯时,通常是将它的块茎切成几块,每块种薯上要保留一个芽眼,芽眼生出的幼芽生长发育成为一株马铃薯幼苗,没有带芽眼的马铃薯块茎则不能发芽。
  为了验证该知识,小杨同学设计进行了下面实验。请根据这一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①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②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有芽眼马铃薯块茎种在甲花盆内,将没有芽眼马铃薯块茎种在乙花盆内。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1)马铃薯的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
  (2)小杨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3)你认为他将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的目的是。
  (4)小杨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