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把盆栽的天竺葵黑暗处理一昼夜,其目的是(                 ) 。
(2)用黑纸遮光,目的是使遮光部分不进行(    ),起到(    )作用。
(3)将叶片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    )色变成(    )色。
(4)滴加碘液染色后,叶片见光的部分变成(   )色,原因它是进行了(    ),产生了(   ); 
(5)这个实验所要探究的变量是(    )。
(6)该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对话,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接种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甲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做出的假设应是。
 (2)请你帮他们将下面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 A.培养 | B.接种 | 
| C.观察 | 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 
(3)依据丙同学的叙述,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设计:
 第一步:取3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编号为1、2、3,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部;
 第二步:取1支无菌棉棒,擦取某同学的手心,打开1号培养皿,将棉棒在培养皿上涂抹,盖好封严;打开2号培养皿,将其暴露在教室空气中约10分钟,盖好封严;3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1、2、3号培养皿放置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设计3号的目的是,它最适合与号实验组合成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
 ②科学地讲,3号是否可以作为1号实验的对照组,理由是
。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细菌、真菌)的菌落。
 (5)请你预测实验的结果: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设计图A实验装置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_______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
 (2)装置图B中是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一个有名的实验。据此实验他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够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的空气。请你大胆地推测普利斯特利随后可能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④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4号试管中不搅拌。
 (以上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馒头块、唾液与清水都是等量的。其中第①种处理是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第②③④种处理都是①的对照实验。)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当以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取两种处理为对照实验。
 (2)①与②进行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的作用。
 (3)以上三种处理中,哪种处理不妥,请回答并指正。
 (4)在设计此探究方案时,有的同学建议:“除了以上四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五种处理,即: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五种处理有必要吗?。
小明同学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发现一些问题,请帮他解决。
 (1)在本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是
 (2)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为了设置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遮好纸片的植物放在下几个小时
 (4)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你认为是什么物质溶于酒精?
 (5)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
 (6)滴加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洗去碘液,预期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不遮光部分将变为色。
请认真观察分析下图所示装置,
 (1)甲、乙、丁三个装置分别可用来验证:____________
 (2)丙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请指出此装置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装置若用来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此装置应放在_ _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