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填空:
(1)常温下将0.1molCO2气体通入1L 0.2mol·L-1NaOH溶液中,测得混合溶液的pH=12,则混合溶液pH=12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0.2mol·L-1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或“=”)
(2)常温下若将0.2mol·L-1MOH溶液与0.1mol·L-1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MOH的电离程度 MCl的水解程度。(填“>”或“<”或“=”)
(3)常温下若将pH=3的H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则HR的电离方程式为 。
(4)常温下将0.1mol/L的HCN溶液与0.1mol/L的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溶液中c(Na+)>c(CN﹣),则该混合溶液中的pH____7(填“>”或“<”或“=”),c(HCN)+c(CN﹣)=______mol/L。
(5)常温下,0.1mol/L的某一元酸HA在水中的电离度为0.1%(电离度是指溶液中已电离的溶质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的百分率),则该溶液的pH= ,HA的电离平衡常数K= 。
(6)水的电离平衡如右图所示。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当升高温度至100℃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为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为 ;将100℃时pH=8的Ba(OH)2溶液与pH=5的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的pH=7,则Ba(OH)2溶液与盐酸的体积比为 。
下列框图涉及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1~18号元素。
已知:A、F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为黑色氧化物,E为红色金属单质(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F的结构式为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E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J、K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为白色沉淀。写出SO2还原J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 。
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图示。
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 。
(2)F组中物质除了Cl2外还有 (填化学式)。
(3)A组中的CaO经常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CaO所属的物质类型为 (用序号填空)。
①金属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碱性干燥剂
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D组中NH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其呈弱碱性的原因: 。
(5)由Al3+制备Al(OH)3,最好不选择D组中的NaOH溶液,说明理由: 。
亚硫酸钠中的+4价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Na2S溶液、 Na2SO3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氨水。
(1)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混合气体,可能由H2、O2、NH3、N2、CO2、HCl和He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常温下,取此气体200 mL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①观察此混合气体为无色。
②将此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体积减少了40 mL。
③将②中剩余的气体,通过Na2O2固体,气体体积变为120 mL。
④将③中剩余的气体引燃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常温,气体体积又减少了105 mL。(上述气体的体积都是相同条件下测定的)。
⑤剩余气体通过加热的铜网,剩余10 mL气体。
根据上述实验,试推断:
(1)混合气体中肯定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它们的体积分别为_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_,其体积共为_________。
为了将混有K2SO4、MgSO4的KNO3固体提纯,并制得纯净的KNO3溶液,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④加入的试剂依次可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