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
|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辛亥革命 | B.太平天国运动 |
| C.义和团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
| A.实现社会主义 | B.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 C.解放被压迫民族 | D.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
1871年4月17日,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的时候,马克思在写给路•库格曼的信中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信中说的“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新起点”的依据应该是()
| A.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
|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 C.建立工农联盟并肩战斗 |
|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国家 |
“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符合上述评论的国家是()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
2009年6月4日英国反对党领袖卡梅伦说:“为了这个国家,布朗(英国首相)必须行使他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这里所说的英国首相“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是指()
| A.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
| B.重新提名进行组阁 |
| C.扩大议会的权力 |
| D.超越女王成为国家的象征 |